飛行中的電弧奇觀 – 高空電弧現象背後的故事與教訓

喜歡這篇文章嗎?歡迎分享給您的朋友 👍

1. 引言

作為一名飛行員,每一次飛行都是一次獨特的經歷,在日本上空遇到電弧的情景,至今仍讓我記憶猶新。這篇文章,我將分享這次奇特經歷和事後的學習體會。

2. 電弧現象的經歷

一趟從桃園飛往洛杉磯的航班中,當飛機爬升到約 35000 英尺時,飛機天氣雷達顯示周圍充斥著不穩定氣流,我們與附近幾架航機都在跟航管協調躲天氣。

就在閃躲天氣的同時,駕駛艙窗外出現了奇異的電弧現象。藍紫色的光芒閃爍在窗戶周圍,在短短數分鐘內連續發生了三次,讓人感到既驚訝又敬畏。

在持續躲避不穩定氣流的慌亂中,加上熬夜飛行,我和機長後續並沒有對這個狀況多做討論。直到洛杉磯落地後小憩時,我才重新想起這個特別的經歷,決定自己花時間研究,以便下次遇到同樣狀況時能更清楚地處置。

3. 事後學習

你聽過電弧 (Electric Arc) 嗎?
根據維基百科定義:「電弧,又稱弧放電,是由於電場過強,氣體發生電擊穿而持續形成電漿體,使得電流通過了通常狀態下的絕緣介質(例如空氣)的現象,或者說當通電的高電壓電路出現導體與導體的分開時,兩端就會出現電弧 。」

電弧發生位置

電弧依發生的位置來說,又可分為內部與外部:

  • 外部電弧現象
    • 聖艾爾摩之火(St. Elmo’s Fire)
    • 記錄必要性:通常不會對飛機系統造成損害,因此可能不需要詳細記錄,但飛行員可以在飛行日誌中簡要記錄觀察到的現象。
    • 法源要求:這類自然現象一般不在法規要求的必記範圍內,主要依賴飛行員的判斷。
  • 內部電弧現象
    • 機內電氣系統故障引起的電弧
    • 記錄必要性:這類電弧可能代表潛在的電氣系統故障或安全隱患,應該詳細記錄在機械日誌中,因為這對維護和安全檢查至關重要。
    • 電弧對於飛機擋風玻璃的潛在危害,主要是發生在其加熱系統,我在網路上能找到最嚴重的案例,是發生在 2015 年龐巴迪 DHC-8,班號 United Express flight 4776 的飛機,於進場過程時發生電弧導致的火災。原始連結中文翻譯
    • 現代駕駛艙玻璃現熱系統參考影片

我進一步研究,了解到電弧的雷擊的差異,分述如下

電弧的雷擊的差異

關係與區別

  • 相似點
    • 兩者都涉及高電壓和電流。
    • 都會導致介質電離並產生電漿通道。
    • 會產生強光和高溫。
  • 區別點
    • 形成機制:電弧通常是人造的或在特定工業環境中出現,而雷擊是自然現象,發生於雷暴天氣中。
    • 持續時間:電弧可以持續較長時間,而雷擊是瞬間的。
    • 電流強度:雷擊的瞬間電流遠大於電弧。

在航務過程的應對

  • 遇到電弧現象
    • 檢查天氣狀況:使用天氣雷達避開雷暴區域。
    • 監控系統:確保飛機的靜電釋放和雷擊防護設備正常工作。
    • 程序:遵守原廠程序,重新設定窗戶電熱裝置
  • 遇到雷擊
    • 防護措施:飛機設計有防雷擊措施,飛行員應確保這些系統正常工作。
    • 程序:雷擊後應檢查飛機系統並報告情況,進行必要的飛行後檢查。

遭遇電弧原廠建議程序

根據 A350 原廠手冊,一旦遭遇駕駛艙玻璃電弧,或看到或聞到燒焦煙霧味道,有一個飛行員必須要主動去觸發的程序 [ABN] MISC CKPT WINDOW ELEC ARCING
先關掉窗戶電熱系統,如果窗戶電熱系統受到影響,需要進一步將系統 reset,並避免進入 icing condition 的飛行環境。

4. 總結

這次在高空中遇到電弧現象的經歷,讓我深刻體會到飛行環境的不可測性。每次飛行經驗都有值得學習之處,只要靜下心來深入探究。
經過這次徹底研究,我能分清電弧雷擊的差異,以及應對電弧的最壞情況和處置方法。如果你對航務操作中的電弧也有好奇,希望這篇文章能對你有所幫助!


喜歡這篇文章嗎?歡迎分享給您的朋友 👍

Similar Posts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