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估自己是否適合當機師?五大面向全方位解析
職涯選擇是人生的重要課題,而機師這一行,雖然在媒體渲染下光鮮亮麗,背後卻隱藏著訓練與工作的挑戰。
這篇文章將從五個面向分析,希望能幫助你在踏入這條路之前做全面的考量。
內容目錄
1. 動機是否明確
每個人選擇成為機師的理由都不同,有人為錢、有人為圓飛行夢、有人為社會地位、也有人為取個漂亮空服員。動機是否清晰,往往是支持你面對困難的關鍵。
飛行訓練和職涯中可能會遇到許多挑戰,例如訓練失敗、考核壓力,甚至全球性事件(如 Covid 疫情被 CDC 關了三年)帶來的影響。在這些時刻,唯有對「初衷」的堅持,才能讓你撐過難關。
👉 建議:問問自己,你的動機是否足夠強大來面對這些未知的困難?試著將目標與第五項中的期待管理結合,看看這份熱情是否能持久。
2. 身心條件
台灣的飛行員體檢以繁複著稱,甚至被戲稱為「太空人等級」。體檢結果不僅影響你能否進入飛行員訓練,更會持續影響你的職業生涯。
特別是對自訓機師來說,提早確認身心狀況,可以避免在已投入高額學費後,遭遇體檢不合格的遺憾。這是所有考量中最難掌控的因素。
👉 建議: 培訓機師,建議配合航空公司考試流程參加體檢,即使最後體檢不合格,走過一遭考試關卡也是人生很棒的經歷;自訓機師,在決定出國後、盤點財務資源之前,就先去做體檢吧!確保體能與心理條件適合這個職業。
3. 財務能力
就財務能力來說,培訓比較不需要考慮,因為一旦錄取航空公司,未來的受訓與生活費用都由航空公司負擔。
然而,對於自訓機師來說,準備一筆未來一到兩年的生活費加上受訓費用是不可少的,如果家裡需要你的經濟支援,也需要一併考量進去。 這也是為什麼說「追夢要趁早」,因為當年紀漸長、人生角色變多,所要負擔的責任也隨之增加,機會成本也就提高了。
盤點手中的資源,作出合適的決定,這是一個成熟大人要綜觀考量的難題,也是未來要成為機長的你,要持續鍛鍊的能力。自訓機師需要面對不小的財務壓力,包含學費與生活費,而這對於年紀較長或肩負家庭責任的人尤為重要。
盤點資源並權衡成本效益,是成熟決策的一部分。畢竟,飛行員訓練是一筆龐大的投資,決策是否妥當,將影響未來數年的生活方向。
👉 建議: 對於自訓機師來說,這會是影響生命走向的一個重大決定。審慎評估現況、盤點資源,再做決定,避免過度壓力影響訓練成果。強烈建議聽聽大人的 Small Talk「餘裕」或「看懂局」的系列主題 Podcast,或是參加《用經營公司的思維經營你的人生》語音課,會幫助你做這個決定前後,少走很多冤枉路。
4. 飛行基礎
飛行是結合學科與術科的專業。
學科方面,若你對飛行領域毫無概念,可以從基礎知識開始,例如閱讀相關書籍、觀看影片,測試自己的興趣與理解能力。
術科方面,可以透過模擬飛行體驗或航空營隊,檢視自己對飛行的真實感受。你是否能克服恐懼並享受駕駛的樂趣?這些都能幫助你更清楚自己與飛行的契合度。
👉 建議: 實際參與飛行體驗,讓自己置身在飛行環境中,並詢問自己是否能接受這樣的工作環境?是否存在無法克服的心理障礙?
5. 期待管理
了解歷史。
我個人認為,期待管理是所有因素裡面最難考量,卻也是最不該被忽視的一部分。
對於機師職業的期待,往往來自電影與媒體的美好描繪,但現實中還有很多挑戰需要面對,這些挑戰往往不為人知。
主因是這個行業格外注重身心健康,很多時候,飛行員為了維持表面的身心強大素質,往往傾向把負面的工作能量往肚裡吞,或是在匿名群組抱怨,但很少會讓這些事情浮上檯面。好比說:颱風天出勤、熬夜超時、難以控制的生活節奏、過量輻射、長期慢性疲勞,疫情破口的代罪羔羊 ⋯⋯ 這些背後的故事,很少被人提起,卻是我希望當初在成為機師前,可以先預期到的狀況。
多找人聊聊、聽聽不同的故事,做好期待管理,有機會可以讓路走得更長更遠。
👉 建議:上網找資料、參加航空營隊、諮詢業內人士。多聽聽故事,盡可能了解職業的真實面貌。
讀到這裡的你,是否對自己的目標有了更清晰的想法?
無論你決定踏上哪條路,現在就採取行動吧!
歡迎你分享這篇文章給身邊也想學飛的朋友,一起為夢想啟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