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Private Pilot Blueprint》學飛前你一定要掌握的 3×3 件事
|

《The Private Pilot Blueprint》學飛前你一定要掌握的 3×3 件事

Covid-19 疫情即將告終,嚮往天空的你準備好出國學飛了嗎?你正在尋找飛行學校嗎?面對訓練充滿恐懼嗎?這篇文章或許能幫助你! 我將整理《The Private Pilot Blueprint》書中 3 大重點精華(選學校、飛行訓練、常見錯誤),並搭配自己學飛經驗,幫助即將展翅高飛的你,做出最正確的選擇、做足最完善的準備! 選學校 3 大指標 對的環境 書中建議觀察重點:飛行教練、飛機狀況、人機比、通勤距離、機場空域 我再補充幾個我考量的重點:天氣、學校風評、住宿地點、飛行及其他衍生費用。 準備一張表格,將以上條件逐一條列確認。透過電話、視訊、寄信、詢問在校的學生,用你想得到的方法盡可能將蒐集到手。如果飛行訓練單位沒有很積極地回覆你,要不是他們不缺學生,就是對他們潛在客戶沒有很用心,飛行環境可想一般。 喔!可能還有一種狀況,那就是實際上他們是間好學校,你也努力過了但他們就是不理不睬,那也證明了你們就是沒緣分囉! 對的夥伴 書中建議觀察重點:飛行教練可支配時間、教學目標、師生比、學生通過率、責任心、風評、教學風格、體驗飛行(書籍推薦網站 → FindACFI) 學飛的路上,除了飛行教練很重要,一起學飛的好同學也很重要。 慎選教練與室友,會讓學飛的過程輕鬆許多! 這個部分,我認為運氣成本佔比較大。通常這一步要到選定學校、甚至親自拜訪後,才比較可能得到進一步的資訊。體驗飛行通常也需要一筆花費,值不值得就看個人感覺了。 對的自己 書中建議重點:Chair Fly、重視 Pre/Post Briefing、在地面上學習 Learn everything you can on the ground. 飛機上並不是一個好的教室 這個概念,當你第一次坐進飛機後才會有深刻感受到,但是在任何學飛的時期強調都不為過。 在飛機上犯錯,從犯錯中學習不是很好嗎?這個論點沒錯,但前提是犯錯必須適可而止。如果錯誤多到像是完全沒準備就提著腦袋進飛機、浪費的可是你自己的錢和時間,飛行教練可是樂得開心呢! 所以説,「飛機上不是個好的教室」又該怎麼解釋呢? 飛機引擎的吵雜聲、不時插入的航管通話、眼睛不時地要掃視外界環境與儀表、飛行教練的叮嚀……。你發現了嗎?身處在一個不熟悉環境,你的五感同一時間受到諸多刺激。要在這種情況下過濾掉一切雜訊、記下教官的重點,並在落地關上引擎後仍記得,並確保不會再犯,稍微想像一下就知道難度有多高了! 不知道你有沒有發現,書中所建議的重點,通通都是發生在地面上的情境,也就是要你在進飛機前做足準備。一旦準備做足了,省時間、省錢,壓力自然就會減少囉! 常見 3 種錯誤 忽略清單的重要性 除了 Emergency 程序,請你在飛行的每一步驟都務必使用清單、依賴清單。 清單的重要性在航空業是毋庸置疑的,我曾在《清單革命》書籍分享過清單的許多概念。如果你還沒下載我的學飛清單的話,歡迎點選這個連結免費索取! 過度自信 飛行員常會有的危險心態有5種: Machos 大男子氣概 Anti-authority 反權威 Invulnerability…

《跨能致勝》這個世界需要多一點的低效能閒逛

《跨能致勝》這個世界需要多一點的低效能閒逛

為何而讀 關於學習方法,之前曾寫過一系列的學習研究文章討論研究。 《跨能致勝》這本書的出現,算是為自己 2021 下半年度,拼湊學習方向的一塊拼圖。 本書受眾多名人肯定:Bill Gates 2020 選讀、《異數》作者大力肯定、歐普拉 2019 選書,以及國內《人生路引》作者楊斯棓、作家顏擇雅等人跨能推薦,不論你對於學習這件事是否有興趣,都非常推薦你可以翻翻看這本書,用不一樣的觀點,顛覆你心中「一萬小時」的天才迷思。 《跨能致勝》全書重點 狐狸知道很多事情,但刺蝟只曉得一件大事。– Archilochus 古希臘詩人 相較於「一萬小時的刻意練習」,作者在書中舉諸多例子說明,橫向的跨能特質,相較縱向專業化技能,具有更多後發優勢。 專業化 vs. 多樣化,看似是天秤兩端,實則不然。 世上大部分的人,至今仍從事單一領域、傾向單一專業的工作。然而資訊普及化的環境,在專業領域,做到跨領域思考、提出關鍵問題、解決行業困境的人才,才是未來所需要的 π 型人。 我以一張圖解釋書中的所有概念,描述 T 型人與 I 型人各自的優缺點、行事作風,來說明 π 型人需具備的能力特質。 《跨能致勝》3 個重要概念 贏在起跑點 書中一開始提到 Tiger Woods 和 Roger Federer 的生涯對照故事。 Tiger 七個月大,就從父親手上,拿到人生第一隻推桿,3 歲展露出對小白球的極佳天份,5 歲出現在高球雜誌,此後一路成為高界最年輕球王,世界第一在位週數史上最高。 Roger 則是從小學習滑雪、拳擊、游泳、滑板、籃球、手球、桌球、網球,一直到十多歲,才對網球產生濃烈興趣,接著就是你我皆知的網壇傳奇故事,20 座大滿貫冠軍、6 座 ATP 年終總決賽冠軍,以及 28 座大師賽冠軍,被譽為史上最偉大的網球選手。 書中的論點,以 Roger Federer 的學習探索方式為基調,強調「跨能」帶來的能力不容小覷。 內行門外漢 專業的發展到了極致,容易陷入過度專業的盲點;外行人的視角,往往會看見真正的事實。 NASA 挑戰者號悲劇 、普里斯利拉與吉爾的肌少症故事、任天堂的發明都驗證了這個論點。 專業與多元並非無法並存的相斥概念。 在個人與組織中,兩個特性都要被兼容、並存,才不致於陷入本位思考、僵化模式、使用單一工具的死胡同。 當無法用數據證明潛在問題時,保持開放多元的觀點,在關鍵時刻特別容易起到決定性作用。 看不見的風險必然存在,沒發生是機運,一旦發生,損失往往難以估計。…

[TED Talks #5] Inside the mind of a master procrastinator 觀後感 – 拖延者的症狀與解藥

[TED Talks #5] Inside the mind of a master procrastinator 觀後感 – 拖延者的症狀與解藥

TED #5《Inside the mind of a master procrastinator》(附中文翻譯字幕) 講者介紹 – Tim Urban Tim Urban 和好友 Andrew Finn 共同創建了一個部落格,叫做 Wait But Why,主要探討主題為人工智能,外太空和拖延症。 Urban 本人是哈佛大學政府學的專業,因專精於科學相關的研究,曾受到 Elon Musk 賞識,為其公司撰寫文案,甚至關於 Neuralink 的相關深度研究文章。 影片大綱 拖延,是每個人必定會面對到人生課題。 有些拖延的任務有死線(Deadline),可以切成小目標,一點一點的完成,或偶一為之地燃燒小宇宙來克服。 那麼對於那些沒有死線的任務,要怎麼治好這個拖延症呢? Life Calendar,是本篇講者 Tim Urban 提出的一個創意解答。 影片重點 故事緣由 在大學時期,由於 Tim Urban 主修的科目,需要寫很多的研究報告,他發現自己總是有拖延的症頭。其中最誇張的一次,在 72 小時內,熬夜兩晚,趕出了 90 頁的報告。不出所料的,那篇報告的品質遭透了。 研究主題 事隔多年後,因為上述的故事,引發他突然想研究一個主題 – 拖延者 Procrastinator,他迫切地想知道以下問題的答案: Why:為何總是計畫,的卻是另一套? What:拖延症的人到底在想什麼?是什麼樣的心理機制造成? 在研究中,他驚訝地發現以下事實! 發現一:一隻調皮的小猴子 非拖延者和拖延者的大腦差異:兩類型人的大腦,都有一個理性決策者(Rational Decision Maker)。然而,拖延著的大腦,有一隻喜歡立即享樂的小猴子(你也可以稱之為小惡魔)。這隻小猴子,設法讓大腦裡的理性決策者失能,掌握當下發號施令的角色,像是瞎逛 Wiki…

《未來教育新焦點》專注自己、關懷他人、理解世界

《未來教育新焦點》專注自己、關懷他人、理解世界

為何而讀 這本書是在幾年前 Taaze 線上二手書店買的,當時確切的購買動機是什麼已經不太清楚。 我在想,應該是一直以來,內心對於教育事業一直有一個小小的負擔,打從出國學飛前,就曾經認真考慮報名 TFT 的老師,當時連報名表都寫好了 。即使後來的決定是出國學飛,然而這又是另一段有趣的故事了。 前些日子的早晨,在家中向書櫃瞥頭一望,看看在上一回合清理書櫃上不想看的書之後,還剩下哪些書是我真正想再拿起來看的,一眼看到這本書,頁數也不多,就隨手拿起來翻閱。剛好最近也意識到選好書念的重要性(時間成本),就上網搜尋了一下本書的作者、書評,結果很滿意,就在當晚夜深人靜時細細品味了。 本書重點 Peter Senge Daniel Goleman 這本書很特別,由兩位作者共筆。一位是寫《第五項修煉》的作者 Peter Senge,另一位是寫 《EQ》、《專注的力量》的作者 Daniel Goleman,都是該領域的大師級人物。難得能看到一本書是兩位大師一起合作,談的又是教育,很難不吸引人的目光。 即使上述幾本書我都還沒看過,但是都耳聞是經典好書。 本書共五個篇章,兩位作者分別就各自擅長的領域來探討教育,最後一章是整合兩人的想法歸納給出一條未來教育的建議路線,對於未來可能成為家長的我,無疑是指引了一條康莊大道。 一、重啟生命教育 培養五種能力: 自我覺察 自我管理 同理心 社交技能 人生抉擇 二、專注自己(情緒) 管理注意力:專注呼吸、棉花糖實驗(延遲享樂)、芝麻街餅乾認知控制餅乾實驗 三、理解他人(社交) 培養關懷、同情心:好撒馬利亞人實驗 同理心 認知同理:觀點、心智模式 情緒同理:覺察產生情緒、感受 同理關懷:關懷劃為行動 四、了解世界(系統) 系統智能:與生俱來,透過學習來深化之 系統覺察:天體導航員 – 毛.皮立格 (Mau Piailug) 動態複雜性:掌握因果、行為之間的關係 社交複雜性:六歲小男孩系統思考不再吵架的影片 系統思考者的習慣 分析因果關係,看出時間延遲的影響 能夠發現非預期的後果 改變觀點來增進了解 便是因果關係的交互影響 看出系統結構對行為的影響 找到系統架構的施力點 提出假設並加以測試 檢查結果、必要時修正:逐步逼近法 大局著眼 五、社交、情緒學習和系統教育的合作 目標:做對的抉擇。 也就是 Daniel Goleman 在第一章所揭示的生命教育所要培養五個能力的最後一項。 這個概念的關聯是這樣的:透過自我覺察和自我管理,提升了認知效率,能夠控制好情緒,進而進行系統思考;或是因著培養了同理心和社交技能,能夠理解別人、為別人著想。以上的結果,就能夠帶出明智的抉擇和行動。 這個教育的概念要實現,教育現場和家庭所要扮演的角色同等重要!…

疫情期間,我都聽哪些 Podcast?

一、故事緣由 Covid-19 疫情期間,改變了許許多多人的生活型態。 在家工作、在家隔離、在家耍廢……各式各樣的在家活動因著這看不見摸不著的病毒,如雨後春筍般的興起,也間接促進了 Podcast 這個在國外行之有年的媒體產業在台灣一時之間火熱了起來。 從擁有第一支智慧型手機到現在,我一直都是 iPhone 的使用者,因此 Podcast 這個 Apple 原生軟體其實已經認識它好一段時間了。過去曾斷斷續續的聽一些節目,像是科技導讀、The Joe Rogan、TED Talk、Coffee Break Spanish 、Aviation Career Podcast… 這些都是在該平台上,持續創作的好節目,然而我也是心血來潮偶一為之的收聽。 但隨著近期生活型態的改變,意識到自己收聽音頻(本文將音頻和 Podcast 交替使用)的頻率和時間漸漸提高。而我也發現,要找到一個對味的 Podcast 說真的還真不是那麼容易,因為這當中有很多變數要對得上。 比方說:主持人講話的口條、態度、禮貌程度;內容的深度、廣度、重點集中程度、音頻時間長度、乃至於我個人可收聽時間的長度,都會影響我當時所選擇的音頻類型。 而今天想介紹的就是我近期持續訂閱收聽的幾個 Podcast,各有特色,我各自簡單介紹。希望大家也能從中找尋到一些靈感,找到自己喜歡的 Podcast。 二、音頻推薦 大人的 Small Talk 相信思考,勇於改變。 – Joe & Bryan 這應該可以說是近期我最喜歡的一個節目。 每集節目由兩位主持人 Joe, Bryan 輪替主持,探討一個「成熟大人」會碰到的課題。他們運用多年的職場經驗+專案管理思維,給出一些建議和方向,我認為都非常實用。 內容不打高空,用故事和邏輯的方式教聽眾看懂人生的各種「局」。在運動時間我還真的不敢收聽該節目,因為會聽到很多重點想要即時記錄下來,但如此做勢必會中斷我的運動。 這節目另一個我喜歡的特點就是時間長度的掌握。一集節目大約抓 20-30 分鐘,對於一般人專注時間長度,我覺得是非常恰到好處! 我特地在手機備忘錄開了一個「大人的 Small Talk」 音檔資料夾做筆記,可見我對於這節目的喜愛程度! 通勤十分鐘 On…

《學習如何學習》掌握學習的起手式

ㄧ、寫作緣由 看完《通往財富自由之路》後的一月左有,開始了一個研究「學習如何學習」的計畫,預計在兩個月內完成。所以從八月份開始,連續讀了幾本關於學習法的書籍,確實非常有收獲,也發現到不同的書,其實看到最後有很多的共通性。 最終啟發了我把這些學習重點做統整,也算是為自己研究「學習如何學習」的計畫,畫下一個逗號,期勉自己學習學習再學習。 二、實作分享 A. 閱讀清單 延續上一篇「學習如何學習」系列文章,我將近期看的書籍文章列出來,方便讀者交互查考。 學習法系列 《學得更好》 《超速學習》 《大腦喜歡這樣學》 《精準學習》 《跨能致勝》 《子彈思考整理術》 閱讀系列 《如何閱讀一本書》 《一流的人讀書,都在哪裡畫線?》 《心智圖法理論與應用》 底層智慧系列 《清單革命》 《超級思維》 《峰與谷》 《異數》 《少,但是更好》 《原子習慣》 B. 心智圖 根據上一段「學習系列」分類的前四本書為根基,使用心智圖的方式列舉重點。 上述這四本書的重點架構呈現方式不盡相同,其中部分書籍,我在過去的文章中,曾重組織關鍵重點。 然而在這個步驟,我盡量還原書籍本身架構,使用 iPad Goodnotes 搭配免費版的 XMind 來整理思緒,利用顏色分類「概念、步驟、方法」,為下一步的 SOP 目的,做第一步的加工。 重複或是已歸類的項目,就會使用黑線槓掉用以確認歸類完成。 C. 學習 SOP 登登~~是的,就是這張檢查清單,自己手寫手繪(儘管字很醜),但對我來說,比起用文字工具打出來的冰冷文字清單,使用手繪清單在使用上更有溫度。 在編輯學習SOP「步驟」(五個綠色框),我參考《超速學習》的步驟,主要原因是: 5 這個數字對於大腦來說是比較沒有壓力 分類與順序,以建構檢查清單來說,十分簡潔適用 「概念」、「方法」有時難以區分,我使用綠色畫出概念性的項目,接著去蕪存菁,放入紅色框的心態,把「方法」放入對應的學習步驟裡面。當然有些方法可能可以出現在不同的步驟當中,這就是發揮創造力的時候了。 一個重要的精神:在執行的時候,不能太拘泥於清單,會限制住自己的想像力。 我自問為何在學習完後要產出這個東西?原因如下: 1️⃣.過程 在學習的過程當中,主動的投入、思考、產出、應用是把一樣知識或技術學好的不二法門。 學習方法有百百種,我使用熟悉的工具、發揮創意的方式產出一個自己用得到的清單,這個過程對我來說是有趣、有成就感的,儘管依然有諸多方法可以讓這個成果有更棒的產出,但在現階段我覺得這個清單對我來說就很夠用了。 讀者們可以發揮想像力使用自己覺得舒服、有趣、有效的方法來運用、升級這個清單。 2️⃣.清單 在《清單革命》一書中,我們認識到了使用清單可以解決不少問題,其中最重要的一個目的是「避免犯錯」。…

BOS 巴菲特線上學院 – 最完整上課心得看這篇就夠

BOS 巴菲特線上學院 – 最完整上課心得看這篇就夠

ㄧ、寫作緣由 2020 想必對地球上所有人來說,都是一個永生難忘也不想再經歷的年份。 然而對我而言,因為在二月份有幸加入了 BOS 巴菲特線上學院大家庭,這個年對我來說別具意義。如果手上握有 Tenet 時光機器,我只希望能回到過去,讓我在大學甚至更早的人生階段認識這個BOS巴菲特學院學習平台,然後和學院的大家一起成長。 寫這篇文章的緣由,老實說是為了要拿到單位要送的一件高檔排汗衣。要說是另類行銷也可以,但是文章內容會跟我當初預想的心得分享文架構、深度不同。(寫到最後發現欲罷不能,把所有想到的都寫上來了,之後應該不會再寫了。 ) 本來寫分享文的時機可能是等自己在這社群更成熟、學習更多之後。但碰巧最近發起了分享文邀請,決定在這個 BOS 100 屆的慶祝典禮一同歡慶,並回顧一下自己加入了社團後半年的成長軌跡和想法。 二、BOS巴菲特學院特色 畢竟是推薦分享文,所以還是把重點放在前面,先來介紹 BOS 巴菲特線上學院有哪些特色吧! BOS 全名是 Buffett Online School,中文是巴菲特線上學院。然而因著台灣的疫情控制得當,學院同時提供實體課程和線上課程,甚至部分課程提供無法到場上課的同學直播的服務。 我相信網路上一定會有很多酸酸會說「又是一個打著巴菲特名號招搖撞騙的機構」。 這邊我先不多作解釋,貼一張我在 google map 上找到的評價分數來矯正視聽(註:BOS 從未要求學員到 google map 上給星評價,所以請相信上面的留言和評分都是自發性的),有興趣的讀者可以自己點進去看看評價。 1️⃣.健康 想像力是你的超能力 – 修禾老師 「健康」這是這次分享文的主題。我覺得蠻特別的,一個教投資理財的單位,要學員們從「健康」這個主題來發想寫作,我倒覺得是修禾老師要考驗大家上完創意課程後的驗收成果。 我決定從軟、硬體兩個部分來介紹 BOS 學院對於學員健康的貢獻。 A. 硬體 運動器材 學院教室後方備有彈跳床、單槓腹肌多功能健身架。 在每一堂課開始之前也會帶大家起身跳價值投資伸展操,夠健康吧,以我研究「學習如何學習」一段時間以來,我認為學院的環境和講師的教學方式,都是大量運用一些經過研究證實、有效幫助學習的方法。運動就是一個幫助大腦學習的絕佳方法,在我的《大腦喜歡這樣學》的分享文章也有提到類似概念。 → 健康 +1 ☝️。 健康飲食 教室後方準備了取之不盡的素食餅乾 – 旺旺仙貝。 配備多台飲水機,無須擔心熱水、冰水太多人裝,溫度來不及控制。 很多學員可能也是股東一員的「可口可樂 KO」機器也進駐在教室內,這是一台對於學院只有電費支出沒收入的機器,只為了提供學員醒腦的咖啡冷熱飲。…

《學得更好》掌握學習的6個步驟

一、為何而讀 學習如何學習 其實這系列的其中幾本書,是在 FB 市集上一次購入的。本來只是想要找這本《學得更好》,看網路上是否有二手書籍。意外發現剛好有人也在研究學習相關的主題,然後一次兜售類似主題的書籍,在上網查詢目錄後,發覺這些書都是幫助我在學習路上建構觀念和方法的素材,就一次買入了。一路花了一個多月時間慢慢消化吸收,覺得真是一個很棒的投資! 也逐步建構了自己對於學習科學的知識架構。 這本書將是近期「學習如何學習」的最後一本書,下一集會做一個大統整。 等不及的讀者,可以先搭配以下的文章來閱讀,相信對於學習這門學問會有更深一層的了解。 《超速學習》 《大腦喜歡這樣學》 《精準學習》 《如何閱讀一本書》 ⚡同場加映⚡ 《心智圖法理論與應用》 《清單革命》 二、本書重點 本書作者 Ulrich Boser 將學習的主題切為六大章節,分別是: 尋找價值 設定目標 提升能力 延伸知識和技能 形成關聯 對知識的回顧與反思 以下將分別列出各段當中作者提示的重要概念: 1️⃣.尋找價值 動機=付出+期待感(自我效能)+價值感(意義)。 主動:好的學習是一種「主動參與」心智活動的過程。 探索:找到學習事物和自己的關聯。 社群:心智上的努力會彼此傳染。 導師:好的老師就像是運動教練。可以提供專業的資訊及情緒支持。 2️⃣.設定目標 問自己兩個問題: 到底要學什麼? 計畫為何? 聚焦 認知負荷:不貪多,將任務切小塊,一步一步來。 基礎知識:掌握學習領域要弄懂的關鍵知識。 後設認知:對於學習的學習,思考的思考。也就是計畫、監控自己的學習過程。 3️⃣.提升能力 回饋:自己記錄、監控,或是來自他人的反饋。 回想:正是在《大腦喜歡這樣學》探討的提取練習,是有效的學習方法。 不怕犯錯:人們都是從錯誤中學習,顯而易見的道理卻往往因為怕錯而被忽視。 過程 > 結果:焦點放在精通技能,而非追求表現。 給自己時間:沒有一蹴而就的學習,請不吝嗇地投入時間。 4️⃣.延伸知識和技能 教別人:在教的過程中,自己也持續思考,不熟悉的節點將被打通。 用比喻:將事物具體化,不但加深印象,也能給聽者帶入感,幫助理解。 問為什麼:延伸所知、檢視邏輯、質疑精神。 社群:群體多樣性有助於刺激思考、激發創意。 5️⃣.形成關聯 系統思考:找到事物的關聯、架構。 假設問句…

《如何閱讀一本書》閱讀前中後必問的4個問題

《如何閱讀一本書》閱讀前中後必問的4個問題

為何而讀 珍惜時間、掌握閱讀技巧、閱讀經典 我相信不少的人看到書名,會覺得不就讀書嗎?只要能夠識字,誰不會讀書。何必花時間浪費在這種書上面?在我看完這本書之後,我必須說,在未接觸這本書之前,我還真是不會讀書,但至少我現在學會了,有了新的觀念和方法,接著要做的就是透過行動來內化。 在讀完《通往財富自由之路》之後,對於學習如何學習的概念深深著迷,這邊前情提要一下讓讀者們可以跟上我的思路順過一遍,就會更明白閱讀這本書的必要性為何。 首先,學習的方式大致分為以下幾種:觀察、體驗、試錯、閱讀、溝通、思考等……。 我個人認為透過閱讀,而且是主動的閱讀,有助於提升在其他面向的學習效果。舉一個買車為例子好了。路上那麼多車子,正常人走在路上可以不斷地「觀察」車子來來往往,進到展示中心也可以有機會「體驗」試駕的服務,為了測試車子煞車性能,開太快因下雨天不慎打滑,波及路邊的路燈,這是「試錯」的過程,知道自己不該如此測試超過自己負荷範圍的項目。 而這一連串的觀察、體驗、試錯,若是在自己主動先去找資料,閱讀相關的購車資訊,就能有意識地知道在路上觀察車子的時候,要「觀察」哪些部分、細節,於此培養出自己的品味;試駕車手的經驗分享,在自己進到車「體驗」時也能預期會有哪些體驗,還有哪些「測試」是再試駕時可以進行,而不會讓試駕變成試錯的窘境。 當然,現實情況中,這些所定義出來的學習方法不一定是按部就班的一步步來,很有可能是交錯進行的方式,但是,先掌握了正確大方向,就不會落入所謂的低勤奮水平當中,這是一種健康的拖延策略。 按書中分類方法,我們一般人閱讀目標有兩種:一是獲得資訊層面、二是理解層面。以上舉例,只涉及獲得資訊層面的閱讀。 至於要在有限的專注力(被大量剝奪)和時間洪流去提升自己的智慧,在理解層面閱讀的能力提升,變得十分重要。一但掌握了正確的觀念和方法,實際行動,將會省下很多自己走冤枉路的時間,投入在更有意義的事上,何樂而不為呢? 本書重點 莫迪默.阿德勒 查理.范多倫 由於本書可說是一部經典,作者之一是編撰 《西方世界的經典名著》,以及主編當今版本 (15 edition 1985-2010) 《大英百科全書》 的人物 – 莫迪默.阿德勒,另一位是與他共同編撰 《大英百科全書》 的助手 – 查理.范多倫,在歷史上算是小有爭議的一號人物,不過這絲毫不影響這本書的價值。本書於 1940 初版,如今已是第三版至少 19 刷。 網路上關於本書的心得介紹文多不勝數,我決定此篇不贅述太多關於書籍架構的細節,我會將重點放在最後一段 – 我的感悟。 書中歸納閱讀的層次可分為四個層次,由低而高層次排列,分別為:基礎閱讀、檢視閱讀、分析閱讀、主動閱讀。每一個層次所需的能力都會含括到下一個層次。 除了四個層次的閱讀能力,我認為最重要也是貫穿全書的概念就是要做一個自我要求的讀者,也就是在閱讀過程中,持續問自己四個問題: A.閱讀四問 這本書在談什麼? 作者怎麼說的? 真實嗎?是否有道理? 這本書與我何干? 把這個重點學到帶走,其實就很值得了。接下來就是要分別介紹閱讀的四個層次。 B.閱讀四個層次 如果說我們把「培養閱讀能力」這個行為比喻為「成為一名頂尖的網球選手」。 作者試著用盡各種方式來拆解每一個揮拍的動作、背後的原理、細節、要注意的事項,在學習過程中的心態建立、如何向經典的網球手學習、該如何拆解這些經典球員每個動作。 作者用心描繪的程度讓我深深佩服,真不愧是閱讀領域的經典作品。我甚至覺得要不是出版書會限制一本書的厚度,或是說一般讀者能接受的書籍頁數有個心理上的限度。作者很可能會以套書的方式來呈現他想要傳達的理念。 我試著用簡單的方式來描述這四個閱讀層次: 1️⃣.基礎閱讀:中學生應具備的閱讀能力 大約是一般國小、國中畢業的閱讀程度,所以我們可以合理的假設大多數人都有這樣的程度。理解文字,了解上下文的意思。拿網球運動來做比喻的話,此時的程度就好比,可以一手拿球拍,一手把球上拋或下拋彈跳地面一次,接著揮拍將球擊出這樣的程度。 接下來二到四層的閱讀能力,其實都圍繞著這四個問題在打轉,只是深入的強度不一樣而已。 2️⃣.檢視閱讀:略讀、粗讀 經過消化後,我總結這一段作者想表達的就是兩種閱讀方法: 略讀:看書名、序、作者介紹、標題、圖表、結論、索引(這好像在台灣的書籍不常見)。 粗讀:這就是我們常說的速讀。訣竅就是手眼搭配。手當作閱讀時的是縣府助輔助工具,眼則是要暫留的方式,而非順著文字一行一行上下的掃視,網路上我曾看過 Tim Ferriss 拍了一個影片示範方法,覺得解釋得還不錯。 這個層次的閱讀,關鍵在於找到速度和理解程度之間的平衡。 以下我分析一般人在閱讀時通常會陷入的情況: 一、求理解:大部分人的閱讀習慣可能是做了部分的略讀後,接著就進到的逐字閱讀的狀態。(中間省略了本書的四問步驟,也是接下來分析閱讀會談到的關鍵)所以即時花了不少時間看完,也貌似看懂了作者想表達的觀念,但是就到此為止了。沒有辦法在思想或行動上和本書做更近一步的互動。 二、求速度:使用傳統速讀方法,或是同樣跳過了重要的閱讀四問。坊間常看到「一年閱讀一百本書」的這種標題,若沒有深厚的閱讀經驗當基礎,一但嘗試在不同深度、類型的書以同樣速讀方法閱讀,理解程度必然會產生落差,也會產生和之前情況相同的困境。…

《精準學習》一本讀懂窮查理普通常識的絕佳跳板

《精準學習》一本讀懂窮查理普通常識的絕佳跳板

一、為何而讀 學習如何學習 延續前兩篇學習系列文。 1️⃣《超速學習》 2️⃣《大腦喜歡這樣學》 根據自己設定的短期目標,來到分享探索學習如何學習這主題的第 3️⃣篇文章囉。 這篇主要聚焦在知識管理這個主題上。在大量學習之後,如何將所習得的知識,做進一步反思、內化,在生活中加以活用,其實才是學習背後的目的,也才不枉費在學習階段投入的時間。 我認為學習本身是一個過程,應用出來才是真功夫。就像少林小和尚無意間進到看到方丈的藏經閣,也是要跟師兄弟過招後,方知有多少本事。而生活面對的大小事就是我們的老師,我們的師兄師弟(這個比喻好像不錯)。 二、本書重點 作者成甲是在得到平台上的說書人之一,主題是聚焦在知識管理,出了兩本書,分別是《精準學習》、《精準思考》。 本書的關鍵字是「臨界知識」,指的是比一般知識更具有決定意義的知識或原則。用比喻的方式來說,就是籃球比賽關鍵時刻,教練會派出去的關鍵戰將。 本書我認為是作者向投資界大師查理.蒙格致敬。之前我看過一遍《窮查理的普通常識》,深感查理老先生境界之高,反思一己之渺小,實在是難以下筆寫好一篇文章介紹之,只能暫時將書本束之高閣,調整自己的學習方向,待未來三五年之後再來檢視是否跟大師的境界接近了一些。 看完這本書後,我認為該書是一本看懂《窮查理》書中一些精華概念的極佳跳板。 本書主要介紹在學習路上的: 2 個心態 3 個方法 3 個技巧 7 個臨界知識 方法和技巧我認為在概念上是有些重疊的,所以只會簡單介紹不加以贅述。我想把主要重點放在最後的七個臨界知識,並且運用學習法中的視覺記憶+口訣提供能帶著走的好記法,以及自己的實際運用流程,將這些經典的知識融入在自己的思考、行動中,希望能幫助到同樣在探索學習方法的你。 這邊先簡單提示一下這些概念: 1️⃣.2 個心態 綠燈思維:擁抱新的觀念,擺脫習慣性防衛的行為模式,這個概念就是《大腦喜歡這樣學》書中介紹的定勢效應。 慢:慢慢來比較快。研究學習到現在,唯一和這個概念衝突的只有之前閱讀方法中的「速讀法」,但是我想到曾經有句話說得很有道理。 慢不該慢到不值得,快不該快到有損於滿足與理解。《如何閱讀一本書》p.51 2️⃣.3 個方法 反思:一個自我回饋的方式。 教學:以教為學,搭配使用費曼技巧。 刻意練習:元認知的概念。 3️⃣.3 個技巧 紀錄:人的記憶力很有限,唯有透過紀錄,才有辦法實踐下一階段的回顧。 回顧:和反思基本上同樣的概念,我認為定期地做這件事會產生複利效應。 付費購買:這部分我認為有一點點在推銷得到產品的味道,但是用錢來購買人家投入大量時間的專業,的確是一個硬道理,當然前提還是要衡量自身狀況,以及能分配的學習時間。 4️⃣.7 個臨界知識 這部分我們放到下一段來說,因為內容太精彩了,需要先喘一口氣。 三、重要概念 ☎️ 黃金話筒+歐巴的安全腹肌 啊哈,我知道你看到會覺得這是什麼很瞎的一串文字!我運用了《大腦喜歡這樣學》、《心智圖學習法》當中提到過的:視覺記憶、故事串連、口訣法等方式幫助記憶。尤其是自己發明的就一定可以記得起來,當需要運用的時候,也沒那麼困難了。 這邊只有七個思維模型。想一想,在《窮查理》一書,查理.蒙格提到他本人所擁有的思維模型就有超過一百個。我們還有很多時間學習成長,正所謂萬丈高樓平地起,慢慢的掌握、擴張這些重要的思維模型,絕對是件趣事! 下面就來簡單介紹一下這個口訣背後所代表的思維模型,也就是書中作者所謂的臨界知識吧! 黃金話筒+歐巴安全腹肌 1️⃣ 黃金 → 黃金思維圈 很簡單的一張圖就可以表達,就是多去思考和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