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彈筆記法封面

《防彈筆記法》簡單輸出式筆記架構,保護高產出、高效能心流

喜歡這篇文章嗎?歡迎分享給您的朋友 👍

你可能聽過也喝過「防彈咖啡」,但你曾聽過「防彈筆記」呢?

繼風靡一時的「子彈筆記」、「卡片盒筆記」,電腦玩物站長 Esor 出了一本《防彈筆記法》,介紹他獨特的筆記方式,用來提升他的工作、生活品質。

以下簡單分享我閱讀本書的 3 個心得!


重新賦予筆記存在的意義

close up photography of concrete tombstones
Photo by Mike B on Pexels.com


看完書中第二單元防彈筆記原則,介紹到「動態筆記」概念,不禁讓我思考過去做筆記的陋習。

過去我所做的筆記,很多時候僅止於一次性的搜集資訊,當下也沒有意識去設計未來搜尋可能會使用的關鍵字。因此一筆資訊,往往葬身在資料庫大海中,變成沒價值的一攤死水。

作者所提出的「動態筆記」概念,我認為消弭了一則筆記在誕生之初就成為「死亡筆記」的悲劇。透過「暫時筆記、知識/經驗筆記、核心任務筆記、永久型任務筆記、專案目標筆記」等五種分類,我們可以定義每則筆記的生命週期,賦予其存在意義。如此一來,每一則筆記都擁有其獨特的生命意義。

解決使用標籤的焦慮

man in blue and brown plaid dress shirt touching his hair
Photo by Nathan Cowley on Pexels.com

所有做筆記的人,必定都經歷過「分類標籤」所帶來的焦慮。

數位工具的便利性,讓我們得以無限制的使用 #tag 來分類特定主題或關鍵字。然而這卻造成兩個問題。

過度分類,往往會讓關鍵字過於發散,而失去分類本身的意義;完全不分類,就喪失了數位工具的便利性,造成手中有劍卻選擇只用雙手打怪的窘境。

因此,適度的分類絕對有其必要。透過「使用情境」或「筆記狀態」作為分類標籤,對於在筆記軟體中濫用標籤的我,不失為是一個可以調整的方向!

讓覆盤內化於防彈筆記

closeup photo of primate
Photo by Andre Mouton on Pexels.com

這本書其中最令我驚豔的一個點,是作者將「做筆記」與「覆盤」巧妙地結合在一起。

前些日子閱讀張永錫老師的書籍《不成功因為你太快》、《早上最重要的3件事》,聚焦在目標設定與覆盤技巧,而這本《防彈筆記法》則是結合了兩個面向,用作者多年來使用各種筆記軟體的經驗,整理出來的筆記原則、流程與應用分享。

以行動為出發點的核心任務筆記,因為被持續的更新,我們會在筆記中不斷紀錄自己的想法與行動後的反饋,筆記內容也就無意間就形成了 PDCA 的覆盤循環。

此外,PKM(個人知識管理)的 PARA 模型,或是覆盤技巧使用的 SPARE/STAR 模型,也都能輕易地融入於防彈筆記法中,我認為這套筆記系統,可說是現代人一魚多吃的必備技能!


後記

閱讀此書的同時,正好安排時間回放《化輸入為輸出》課程,瓦基加碼分享的「卡片盒筆記法」直播影片。我赫然發現,做筆記這件事,其實很多背後的邏輯都是相通的,讓我重新再讀一次《防彈筆記法》,有種豁然開朗之感!

我認為,對於沒有長時間使用筆記軟體,或對於做筆記碰到困境的人來說,這會是一本生硬不好消化的書。

但如果你發現自己對做筆記、任務管理、產出價值有強烈興趣,這絕對是一本值得一讀的好書,誠摯推薦給你!


如果你喜歡這本《防彈筆記法》,推薦透過此連結購買。
書籍價錢不變,還能與我一同改變偏鄉地區學童的教育環境,詳情請見本站公益計畫

喜歡這篇文章,也歡迎 C.L.S. 或是訂閱電子報收到網站最新資訊。
Comment:在留言區分享你的想法或是行動  
Like:或是按個喜歡
Share:也歡迎分享給你的親朋好友


喜歡這篇文章嗎?歡迎分享給您的朋友 👍

Similar Posts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