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Results for: 信任

【好書推薦】2021年度10大精選好書

【好書推薦】2021年度10大精選好書

2020 全球新冠疫情爆發,意外地開啟了我閱讀習慣培養的旅程。 在這趟旅程中,我透過閱讀、創作、分享,獲得很多意料之外的收穫、交到志同道合的學習夥伴,也看見了不同於以往的世界。 2021 年初,我曾分享一篇 2020好書推薦Top10 的文章,相信幫助不少愛書人,降低在面對眾多書本的選擇障礙;也讓閱讀過這些書的讀者們,內心產生了美好共鳴。 回首 2021 閱讀之旅,依照往例,整理出個人年度10大精選好書推薦,與你一同分享閱讀旅程的美好! 1.《卡內基溝通與人際關係》 從他人的角度了解一切。 – Dale Carnegie 這本長銷的經典溝通書籍,全方位揭示了「如何贏取友誼與影響他人」的具體方法。 我使用心智圖,整理出書中提及的 21 個心態與方法,並製作清單,作為自己反省的一個工具。 後續再加碼《蔡康永的說話之道》的閱讀心得分享,讀者可以兩相比較,將會發現這些說話大師們,有許多巧妙的相似之處! 2.《子彈思考整理術》 所謂有意識的生活,是在他人的決定影響我們之前,為自己做主的本事。 – Richie Norton 本書心得我従 2020 寫到 2021 ,可說是開設部落格以來寫最久、也是字數最多的實作文章。 看過閱讀前哨站瓦基的分享文後,深深地著迷於這個筆記系統,我認為操作起來十分合乎我研究學習法的重點「手寫、使用清單、計畫、執行與反省」。 該篇文章發佈後,收到了各方的好評,也感謝瓦基在他的粉專上幫我分享這篇文章。 想重新掌控失序的生活嗎?相信我,使用子彈筆記是你不會後悔的選擇! 3.《聖經的故事》 信就是所望之事的實底,是未見之事的確據。 – 希伯來書 11:1 在這篇文章我分享到自己過去是個「經驗 > 知識」的基督徒。 疫情期間,我立下了一個目標,就是在 CDC 暗黑勢力(無限隔離機組員),被迫隔絕於教會生活之下,要靠自己的力量來親近神、讀神的話語。挑戰自己 365 天走過一遍聖經,不再像從前每次「出埃及」後,就迷路了。 這本書,可說是幫助我完成這個計畫的絕佳墊腳石。 很碰巧的,去年讀完《人類大歷史》後,我開始從不一樣的眼光歷史故事,聖經亦然。在閱讀聖經時,真相與事實有時候真的不是唯一重點,真正重要的是你怎麼想這件事,以及它帶給世人什麼樣的教訓。 因為這本書,也帶領我無痛養成每日讀經的習慣,從計畫開始到截稿日,已持續超過 200 天,從舊約走入進到新約路加福音囉,如果你對聖經內容有興趣,歡迎追蹤我的粉專,持續日更 365 不間斷 ! 4.《掌握市場週期》 在諸如歷史和經濟等牽涉到人類的領域,相關歷程的結果是勢必是多變且具週期性的。 –…

《買一間會增值的房子》沒有十全十美的房子,只有最適合你的房子

《買一間會增值的房子》沒有十全十美的房子,只有最適合你的房子

為何而讀 準備與與另一半邁向下個人生階段,也萌生了置產計畫。 在台灣房市亂哄哄、熱呼呼、萬物齊漲的通膨時代,有沒有什麼方式可以減低一些置產的風險呢? 有的,那就是掌握多一點知識。 在行動前,我找了幾本坊間一致推薦的經典書籍 – 《買一間會增值的房子》就是其中一本。 透過作者愛莉老師的清晰介紹,帶領房市小白一步步掌握房產的眉眉角角。 本書重點 《買一間會增值的房子》涵蓋的範圍很廣,全書八個章節: 新手起步走 房價 中古屋 預售屋 裝潢 收租策略 房貸 稅法 八大主題,全方位剖析購買房產這條路上,你可能會遇到的大小問題與答案,全書使用圖文搭配、口訣法、簡單的計算公式,絕對是你看房、買房路上,不可或缺的秘密武器! 《買一間會增值的房子》重要概念 看房是一門很深很深的學問,在我第一次下斡旋(台灣房市奇特的議價流程)之前,也歷經了超過 25 間的看房過程,並持續學習中。 簡單分享這本書帶給我最重要的 3 個精選觀念: 看房必殺口訣 風火水電光、天地牆柱窗、地環價收(地段、環境、價格、收益) 在《清單革命》中,我們體會到了「清單」就是不犯錯的秘密武器,同時也是飛行員在飛行每個階段都會不斷使用的工具。 那麼看房的時候呢?你是否常會有看完房後,忘了看某個細節的遺憾呢? 讀完這本書後,我依照作者建議,製作了一個屬於我個人的看房清單,整理在手機的備忘錄中。 有了好記實用的口訣,幫助我快速掌握屋況,有些必備的問題,我也一併記錄下來,在每次看房時,都會依狀況使用清單、作出提問,並在事後詳實紀錄在看房紀錄表格中。 幫助自己從看房到出價前,做更全面、合理的判斷。 成屋交易四大流程 簽約、用印、完稅、交屋 不論身為房市老手還是新手的你,我相信或多或少都聽過或經歷過買房的這四個過程。 對於從未接觸房市的小白如我,作者精心的流程整理,將買房流程拆解為「代書、履保」的雙軸思路,讓消費者更清晰掌握每個過程,究竟發生了什麼事 (Waht)、預計會多久(When)、要繳什麼款項(How much)。 “你花多少時間研究買冰箱,就該花多少時間研究買股票” – Peter Lynch 畢竟這可能是人生中最大的一筆投資(負債),如果在這過程中只聽命於別人指令做事情,我是會睡不著覺的,所以掌握 2W1H 對我來說非常重要! 買賣雙方,會在這個交易過程,碰到很多人生的第一次! 如果你第一次旅行、第一次搭飛機、第一次開飛機都會用心準備的話,誠心建議你在做這筆重大交易前,也花同樣的心思來面對它! 裝潢的心法 裝潢 = 裝修+風格 裝修,就是修繕等基本風格; 風格,就是品味設計。 在裝潢階段,不難看出人們的處事態度與人生哲學。…

《好好說話,擁抱高情商》好好說話,其實就是好好做人

《好好說話,擁抱高情商》好好說話,其實就是好好做人

為何而讀 這本書是在客庄券無處花的「刻意購物」。 在書店駐足翻閱了一會兒,便決定和《灰階思考》一起打包帶走。 《好好說話》系列書籍有兩本,第一本書名就叫《好好說話》。而我買的這本《好好說話,擁抱高情商》是系列第二集。 會選讀這本書的理由有三: 名人推薦(蔡康永) 內地節目強大團隊聯手著作 目錄內容吸引我 本書重點 本書以 6 大關鍵字為基底,分別是「改變、化解、提升、維護、拉近、理解」六個動詞,全方位的解決人與人之間溝通的常見問題,並提供把話說好的範例與邏輯思路。 在後疫情時代,我們將要重新練習與人建立關係這門功課,《好好說話,擁抱高情商》必定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工具書。 《好好說話,擁抱高情商》重要概念 從他人的角度了解一切。 – Dale Carnegie 在閱讀本書的同時,我用心智圖整理了各篇章的重點與範例對話。 於此同時,我意外的發現 – 這些對話方式所有的源頭都是「從他人的視角來看事情」。其精神與《卡內基溝通與人際關係》簡直如出一徹。只是這一本書更進一步地提供了讀者們,可以實作的對話練習。 本書金句 對話這門藝術,並非三言兩語能清晰整理出邏輯重點。 我依照書中篇章結構,分別整理出各章節「打動我的一句話」分享給你。 若你對於當中某句話特別有共鳴,推薦你親自去翻閱這本書學習! 自序 所謂「懂說話」的人,就是能深深品味「做人的滋味」,也能把這種奇妙的體驗,分享給其他人,讓人感謝言語的存在。 好好說話,其實就是「好好做人」,好好體會人的喜怒哀樂。 你用什麼方式「說」,就決定了你用什麼方式「想」。 PART 1 - 改變 給選擇 – 放不下的都是枷鎖,離不開的都是牢籠。 給信任 – 說話者的可信程度,決定了我們接受資訊時的基本態度。 給引導 – 想要改變他人想法,就要理解對方是怎麼思考問題的。 PART 2 - 化解 避衝突 – 人與人之間的衝突,歸根究底都是因為資訊不對稱。 不尷尬 – 我們對於被貼標籤反感,卻又習慣先貼標籤,再去感受。 要道歉 – 真誠的道歉,是修復破裂關係最簡單有效的方式。 PART…

《巴菲特給兒女的一生忠告》股神畢生的全方位智慧

《巴菲特給兒女的一生忠告》股神畢生的全方位智慧

為何而讀 略懂投資,絕對不可能沒聽過巴菲特這個名字。 他與老搭檔查理.蒙格,可說是當今世上最長青的智慧搭擋。喔!說到年紀,撰文的當下 (2021) 他們兩人加起來,已經 188 歲了! 這本書為簡體版本,當初純粹是在蝦皮湊免運買的書,幾經翻閱下仍覺有閱讀的價值。我想是因為坊間介紹巴菲特的書實在汗牛充棟,不差這一本。 對我而言,透過閱讀,更多了解這位令人景仰的老先生,用不到 $200 的價格,絕對值得! 本書重點 《巴菲特給兒女的一生忠告》一書,作者將巴菲特經年累月的生活智慧,集結成冊,分為「人生、處事、性格、事業、財富」五個面向,佐以巴菲特的故事,娓娓道來巴菲特留給後代的豐盛遺產。 《巴菲特給兒女的一生忠告》重點與感想 我將書中 5 個面向的忠告,全方位整理出 3 個精華重點,並於同段分享我的閱讀感動。 人生忠告 重點 x 3 做自己:自由選擇、找興趣、勤學習 獨立:自主自理、獨立性、勤思考 做準備:興趣出發、不靠運氣、注重細節 我的感動 – 閱讀 的重要性 這本書買來後才發現是簡體中文,然而讀起來沒有太大阻礙。作者集結許多巴菲特的小故事,一點一滴串起他多年來傳達給世人的人生智慧。 人們常說西方教育的崇尚獨立自主,我想其中的一個原因,應該也與培養閱讀習慣有關係。 透過閱讀,孩子可以從書中找到另一片新天新地,在現實生活中發掘興趣、動手實踐。 透過閱讀,孩子能夠從他人的故事汲取經驗,自主思考、提早獨立。 透過閱讀,孩子有勇氣面對失敗,以具體行動取代等待運氣。 巴菲特的長子 Howard 曾說: 「我爸爸是我所知道世上第二聰明的人。第一是誰?查理.蒙格。」 查理.蒙格又說道:「我這輩子遇到的聰明人,沒有不每天閱讀的。沒有,一個都沒有。」 處事忠告 重點 x 3 重知識:謙卑學習、截長補短、低調做人高調做事 交朋友:感恩、真誠、與人合作、拒絕的藝術 珍惜時間:主動管理、果斷不浪費 我的感動 – 時間⏱的稀缺性 分享一個最近發生在自己身上的趣事。 長時間的荒謬機組員隔離政策已一年半有餘,幾個好朋友知道我閉關在飯店,一天晚上相約一起用 Line 視訊跳 TABATA 消脂解悶,當群組通話一開始,一位朋友說道「快點加入啦,Juan 一分鐘都不能拖」。這個對話讓我哭笑不得,但也有感於自己對於時間的掌控,確實比以前進步了許多。…

《大象與跳蚤》從火影忍者出發的 5 個反思

《大象與跳蚤》從火影忍者出發的 5 個反思

為何而讀 作者為英國當代管理學大師查爾斯.韓第(Charles Handy),現年 89 歲,被譽為「英國國寶」,與現在短理學之父彼得.杜拉克齊名。 過去未培養閱讀習慣以前,他的眾多書籍,都是在徜徉書店中,會忍不住想翻閱的類型。這次在二手書點找到這本書,入手價 $40,二話不說購入拜讀。 全書重點 “大象”就是二十世紀社會的基石 – 大型組織; “跳蚤”是獨立工作者,有的擁有自己的小企業,有的是個體戶或與人合夥。 《大象與跳蚤》是兩種強烈大小反差的動物,讓人不禁想了解,其背後所比喻的事物究竟是什麼。 作者回顧自己從大象的組織生活,轉為跳蚤獨立生活的觀察與洞見。這個轉變的思考,概括了個人、家庭、社群、社會等層面。 全書分為三個段落: 1.出發點 作者以自身觀點出發,從童年生活到中年離開殼牌石油(大象)的職場生活,轉而成為獨立工作者(跳蚤)之間的心境轉變與觀察。 2.資本主義 資本主義的過去、現在、未來描述,以及個人當如何應對。 3.獨立生活 成為跳蚤後的工作、生活組合方式,以及身為跳蚤,在歸屬感、夢想與學習,該如何均衡發展? 《大象與跳蚤》概念與連結 跳蚤的歸屬感、夢想與學習 如果要從本書中選一篇最打動我的章節,那將是第七章的主題 – 跳蚤的「歸屬感、夢想與學習」。 因為它不僅扣緊了整本書描述的重點,也正好呼應了我個人網站的三個主題 – 「福音、飛行、學習」。 歸屬感 渴望歸屬感,與追求心靈自由一直糾纏不清。 歸屬感,是本書的核心重點。 作者從自幼與家人的關係談起,到了殼牌公司工作,成為地區訓練經理,於 49 歲退休,成為作家。在家庭與工作間,與妻子共同找尋生活的微妙平衡,與人生歸屬感。 這讓我理解,在組織中與人合作,人往往較能感受到自己的存在與重要性;一旦脫離組織,自己的角色定位往往得向內尋求,這也是常聽到的「中年危機」的來源。 覺得自己很幸運,在很年輕的時候,就因認識了信仰,對於這種歸屬感問題,沒什麼煩惱。而我也相信,不僅是現在,對於未來,有蠻大的把握不會有重大的歸屬感危機。 主要原因,正好在前幾週的這個講道筆記有分享 – 「在對的地方,找到自己的價值」。 夢想 我可不想和一個「差不多先生」共度餘生。– 伊莉莎白(韓第妻子) 作者的夢想是寫作。 這是一個埋藏在他心中許久的夢,也是在成為機構講師、嘗試著作後,長期緩慢的醞釀。 書中說道:「有些人很幸運,能及早發現自己的夢想」;也有些人,如他的小女,從建築師、做生意、教英語到成為整骨師,尋尋覓覓,才找到自己生命的意義。 韓第給尚未找到熱情的人一個建議:「多試,只要你嚮往就去嘗試;但在他成為你的最愛前,絕不要讓它佔據你生活的重心,因為這不會持久的。」 我反思自己追夢的旅程,其實心態上,很類似他所提到的建議。 多嘗試 在成為合格飛行員以前,我曾做過不少嘗試。 大二階段,因參加校園就業博覽會,得知民航機師這個職業;心生嚮往,透過民間機構了解職業工作內容,與報考所需條件。 大四階段,因緣際會參加企業參訪,首度踏入 744 模擬機艙,體驗飛行。 畢業之後,多次報考航空公司培訓失利,前後失敗不下五次,仍未打消想成為飛行員的決心。 2016…

《經濟機器是怎樣運行的》一張全息圖讓你一看就懂

《經濟機器是怎樣運行的》一張全息圖讓你一看就懂

寫作緣由 大學時期沒有認真讀經濟學,一直到接觸投資,才讓我想深入研究經濟學。 《原則》一書的作者,也是橋水基金創辦人 Ray Dalio ,在書中提及他曾為協助多國政要解決財政、經濟問題,自己出版了一支解釋《經濟機器是怎樣運行的》的影片給他們參考。抱著好奇心,上 Youtube 看完後,著實讓我驚嘆不已。 我認為這支影片的存在價值,有必要讓世界上所有人明白 – 「經濟」這個特別的機器,到底是如何推動這個世界前進,以及它所存在的週期奧秘! 《經濟機器是怎樣運行的》影片大綱 什麼是經濟? 解釋經濟這個抽象概念,我認為一兩本教科書,都很難做到百分之百。 經濟,是一個人類結合「生存、交易、慾望與信心」等多樣元素,揉捏而成的產物, 作者將它比喻為「機器」。 隨著時間推移,它的型態必將隨之漸變。 Ray Dalio 用短短 30 分鐘的影片,盡可能道出「此時此刻的經濟機器」模樣,並點出是什麼在推動它、而我們又為何要了解它。 我借花獻佛地將這支影片,拆成五階段視圖(下段的全息圖),期望能幫助讀者在觀看影片之時,能交叉參照此圖,相信對於「經濟機器」有更全面的掌握。 A.完整經濟週期 一個完整的經濟週期,從歷史上來看平均約 100 年,分別由三種週期組成: 生產力週期 短債週期 長債週期 週期的驅動力來自於人性: 消費主義 延遲償債 長債週期的上升趨勢,稱為「槓桿化階段」;相反的,長債下降趨勢,稱為「去槓桿化階段」。 去槓桿化又可再拆分為「蕭條、通貨再膨脹」階段,這部分我們到 E 段會補充說明。 B.經濟組成 我使用圓餅圖來呈現「經濟、市場、交易」的階層關係。 在總體經濟的角度,經濟和市場比較容易被混用,然而兩者所含括的元素截然不同。 影片沒有詳述,我也非專業人士,就不在此贅述兩者差別。 這段比較需要注意的是交易的構成元素。 一筆交易發生,會有買方和賣方兩種角色,而賣方會接收買方的「貨幣或信用」,給予買方所需的「商品、服務或資產」。 信用在交易中稱為信貸,是肉眼看不見的東西,然而在當代經濟交易中,卻佔了絕大多數的比例,貨幣占比僅是九牛一毛。 無數的交易集合,就稱之為市場。而無數的市場集合,則稱為經濟。 經濟含括的範圍可大可小,小至一個國家,大至區域或國際組織,都可視為一個經濟實體。而經濟實體,最主要的特性之一,就是接下來要探討的週期。 C.短債週期 因版面配置,圖中只呈現短債上升週期的形成。 不論短債或長債週期,皆有上升與下降趨勢。 短債週期一般為 5~8 年,主要由「信貸」推動。 人們會隨著信貸取得的難易度,而呈現不同消費方式的傾向。 上升週期 信貸容易(利率低),人們傾向借款花錢。 一個人支出提高,代表另一個人的收入提高,收入提高同樣促成信貸的優良條件,如此循環下去,套入經濟的價格公式(價格=支出/總銷量),價格終將提高,造成通膨。當通膨過度,央行就得要出手干預,也就是所謂的升息,此時為上升週期的頂點。 下降週期…

[TED Talks #7] The next outbreak we are not ready – 比爾蓋茲對於疫情的神預測

[TED Talks #7] The next outbreak we are not ready – 比爾蓋茲對於疫情的神預測

TED #7《The next outbreak we are not ready》 講者介紹 – Bill Gates Bill Gates,一位大家耳熟能詳的人物。 電腦天才、創業家、科技巨頭微軟創辦人、慈善家、曾蟬聯全球首富多年。最近比較重磅的新聞是和結縭近 27 年的妻子梅琳達離婚。 影片大綱 此篇演講發表於 2014 年。 Bill Gates 回憶小時候,最擔心害怕的事情是發生核災;事到如今,人類最大的威脅,其實是病毒。 未來幾年,可能導致數千萬人死亡的不是飛彈,而是傳染力高的病毒。 重點整理 預測威脅 投資在大量資金於研發武器、卻很少投資在流行病系統上,正確來說,是沒有系統。以當年流行的伊波拉(Ebola)病毒為例,沒有待命醫療團隊、沒有即時個案回報系統、沒有部署的系統性方法、工具、治療流程……。 過去病毒案例 Ebola:死亡 1 萬多人 1918 西班牙流感:死亡人數超過 3000萬 Covid-19(2021.08.10 截稿前):全球死亡人數 403 萬,感染人數 2.03 億 解決方法 如何面對戰爭,就如何面對病毒 建立完善醫療系統 成立醫療部隊(醫師、專家組成) 醫方、軍方合作搭配 微生物演習 先進研發(疫苗、診斷) 可預見困難 這一切準備費用,難以估計,世界銀行當時估計,如果人類遭遇到全球流感疫情,粗估損失3 兆美元,但提前為此做準備的費用,必定遠小於損失的費用。 伊波拉病毒敲響了警鐘,我們應該要趕快為此做準備。如果現在開始,就能夠為下一波疫情做好準備。 一些心得 不見棺材不掉淚 很難想像,該演講於 2014 年發表,TED…

《我生命中的一段歷險》迪士尼的超級英雄

《我生命中的一段歷險》迪士尼的超級英雄

為何而讀 我平時觸及的視聽媒體,比較沒有聽到有人在推薦這本書,但我還是買了他,為什麼呢? 必須承認,是某天在逛誠品時,看見書封面上 Bill Gate 的推薦文字給吸引的。除了 Bill Gates,另一位重要的推薦人就是前些日子看到的 TED Talk 史上排名 #4 的影片《The power of vulnerability》講者 Brené Brown 的推薦。 當認識了越多有影響力的人物,我發現他們的世界和我的世界漸漸的連結在一起,應該說,站在巨人們的肩膀上看世界,感覺真的很不一樣! 來看看作者是怎麼說的吧? 我不僅寫給有抱負的執行長,也寫給每一個希望在職業生涯甚至個人生活中走得更輕鬆、更有自信的人。 相信我,這絕對是一本不容錯過的好書! 本書大綱 全書圍繞在作者 Robert Iger 的職涯故事。 2 年 ABC(美國廣播公司)經歷、任職迪士尼 23年 ,其中擔任執行長 15 年(已退休,為現任董事長)。故事主要聚焦於職涯後半段,帶領迪士尼邁向全球最大娛樂帝國,一些不為人知的小故事。 其中包括:和賈伯斯的交手、併購耳熟能詳的皮克斯、漫威、盧卡斯影業、福斯…,一度接近參選美國總統,以及各種危機處理的驚心動魄時刻,毫無冷場。 《我生命中的一段歷險》精華 若要說這本書最重要的概念,我想就是作者在序章中揭示的,回顧他職涯 45 年,尤其是領導迪士尼逾 15 年的心得,總結出他認為真正的領導者,應把握的做事原則。 由於這是我第一次,如此認真的讀一位領導人的傳記,不免手癢地,整理出來我看見的重要特質,對於部分讀者,或許會覺得無聊,建議跳過下面這段,可以直接閱讀下一段「我的體悟」 。 領導 10 大原則(作者提煉) 樂觀 p.29, 57, 123, 149, 191 勇氣 p.46, 135, 194 專注 p.11, 19,…

《于丹論語心得》現在人為什麼要讀論語?

《于丹論語心得》現在人為什麼要讀論語?

為何而讀 本書初版於 2007 年,當年對岸有個非常火的節目叫「百家論壇」,出了一位知名說論語的講者 – 于丹,而後將她節目的論述集結成書,而有了這本《于丹論語心得》。 遙想高中時期,啟蒙導師非常熱衷於跟我們分享論語中的人生智慧,因此買了這本書,幾年間反覆看了數次,決定在這一次的閱讀,要創作出一些內容,以供往後的自己,在思想與成長軌跡上有所本。 《于丹論語心得》重點 七道,是作者自己的分類。 七,我認為對大腦而言是一個適切、好記的數字。 如此分類方式的好處,帶領讀者們用系統化的視野,查考這部不朽的經典。它們分別是: 天地人之道 心靈之道 處事之道 君子之道 交友之道 理想之道 人生之道 基於各分類主標題,我在其後加上自己的註解,並引用經文,抒發感想,紀錄自己多年後再次閱讀《論語》的體會。 天地人之道 – 用生命影響生命 子曰:「天何言哉 ?四時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 天、地、人是古代中國聖賢共有的世界觀,專注自己、關懷他人、理解世界是西方教育的世界觀。 天:理解世界 地:專注自己 人:關懷他人 三位一體,不謀而合。 天才、地才、人才亦是生活對話常使用到的詞彙,古聖先賢的智慧,為我們指出清楚的方向,接近這種境界。 儒家的「天」,是靜默、樸素、莊嚴的天;和西方的「神」三不五時會給予人類啟示是有一點差異的。 我看見的孔子,當面對學生們問的人生問題,他以反問自己來尋找答案。在大自然和人群中,找尋一種和諧的力量,而這份和諧,就是來自於信念。 子貢問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 子貢曰:「必不得已而去,於斯三者何先?」曰:「去兵。」 子貢曰:「必不得已而去,於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無信不立。」 去兵、去食,最重要的就剩下「信」了,這是孔子對於「政」的答案。 當政者,要讓國家強大、國民幸福,屏除經濟、國防以外,最重要的是人民要有「信」。 對外,體現於人民對當政者的信任;對內,是以生命有信仰。 這絕對是一條漫長的道路,需要每個人終其一生持續學習,用生命回答問題,根據信念行動,再用生命去影響生命。 心靈之道 – 氣定神閒的自省 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 「智、仁、勇」是孔子眼中的君子之道。 孔子的學生當中,有一位叫做子路,他最大的特點就是率性又勇敢。在我看來,子路的個性,和聖經中的彼得很像。 有一次他問孔子「君子尚勇乎?」 子曰:「君子義以為上。君子有勇而無義為亂,小人有勇而無義為盜。」 這代表了,光有勇不夠,還需要「義」。這個義,在儒家來說,就是制約。 子曰:「以約失之者,鮮矣。」 子曰:「吾日三省吾身。」 子曰:「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心中若隨時有一把尺,就不容易做錯事。而這把尺就是制約自己行為的規範,具體的實踐行動就是反省。若要追朔這份規範源頭,可不是件容易的事。遠古的摩西石板、巴比倫漢摩拉比法典,現代的憲法、法律、命令……盡是規範。 聖經、儒家人物撰寫了永垂不朽的經書、班傑明.富蘭克林的自省美德、卡內基的與人相處之道,都提供了人們一個清晰、可遵循的方向,這些智慧大師們,和孔子如出一徹地提出了一個方法 – 自省。 在學習的過程,動態地建立自己的自省清單,每天努力成為更好的自己。…

《大數據》巨量資料時代的四大體悟

為何而讀 閱讀經典、掌握趨勢 和前一篇《蘋果橘子經濟學》一樣,清理書櫃塵封書籍,這本八年前(2013)的出版書,被我排定在二月分閱讀清單中。 在了解經濟學以數據思考的邏輯後,緊接著《大數據》一書的洗禮,讓我更深入了解身處於資訊時代中,面對資訊,我們該如何自處。 書籍導覽 全書共分為十個章節。 我將之拆分為三大主軸:大數據特性、面臨問題、解決方法。 各章節的重要概念,盡可能地融合在上述三大主題當中。 量變帶來質變 不知讀者們是否想過,人類一天會產生多少數量的資訊? PB, EB, ZB, YB? 我喜歡作者在第一章節從歷史的角度來帶出資料的進程。 從遠古舊石器時代、洞穴壁畫、1439年古騰堡印刷術,再到網路時代。人類從沒有語言、文字直到現在人人隨手使用社交媒體,來當作心情抒發的管道。我相信已經沒有網站在估算每單位時間全人類產生多少的資訊了,因為這個量大到無法估計,也沒有得到答案的意義。 20年前,可能還會有人好奇去推算這個答案,但是現在絕對不會有,這就又是量變帶來質變的一個體現。 因為數據的爆量,將會帶來許多我們未曾想見看待事物本質上的變化、資料的特性、社會問題,八年過去了,這些事情已然發生,也持續發生,值得我們用心關注。 重要概念 大數據特性 樣本 = 母體 我們終將擁有處理全部資料的能力 在過去,搜集資料的成本(人力、時間),讓統計學應運而生。統計學家透過各種方法,盡可能取得有效樣本、去除資料雜訊,以得到近似於母體的資料組成,進而推導問題結論。 在未來,資訊取得成本大幅降低,迎接而來是「樣本 = 母體」的時代。 人口普查、電話民調、DNA 定序、Covid-19 疫情趨勢、《蘋果橘子經濟學》一書的相撲比賽作假,都是大數據時代「樣本 = 母體」資料特性,根本地改變了遊戲規則。 雜亂性 擁抱不精確 19 世紀的科學時代,追求的是精確、量測、紀錄。各種計量單位、現代科學應運而生。直到 20 世紀量子力學的出現,打破了全面、完整測量的想像,科學家們學會了擁抱不確定。 橋墩的應力讀數、Google 翻譯、社群媒體的按讚/觀看次數、關連式資料庫轉向 NoSQL、退一步看印象派畫作,皆是擁抱不確定性資料的例子。 資訊少的時候,資訊的品質、精確性相對來說重要性較高;然而到了「樣本 = 母體」的大數據時代,掌握數據輪廓、趨勢,將遠比追求精確度來得重要。 精確在某些時刻的確有其必要,但是大數據時代,抬頭仰望,有些時候更容易看見全貌。 相關性 放下對於因果關係的堅持 常言道:「事出必有因」、「種瓜得瓜,種豆得豆」。 世間萬物,有些事就是有因果邏輯;也有些事情,就是沒有或是無須追求因果相關性。 我們能做的,就是透過數據,去了解「正是如此」,而不須花時間追究「為何如此」! Amazon 書評團隊 vs. 電腦推薦、航空公司票價網站、Walmart 顧客喜好分析、Targ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