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巨人肩膀看世界 – 15 個改變生命的領悟
內容目錄
文章緣起
這是一篇很隨機的文章,不在原先部落格週更計畫的產物。
會想寫這篇單純是記錄自己的感動。一隻讓我得到 “AHA moment” combo 15 次的感動!
該影片內容來自前人智慧、 Youtube(改變了這個世代取得資訊的便利性)、影片創作者的統整能力。
想打鐵趁熱在看完後,立刻簡單統整(原作者已經做得很好了)、翻譯(該影片似乎不支源中文字幕)最後疊加一些自己的想法分享。
最近在研究 iPad Pro 的產品,希望買一台 iPad 增加自己學習產出的效率,所以上網找些 Youtuber 分享經驗,不經意看到他的影片 Ali Abdaal 是這支影片的作者,他是我最近 follow 的 Youtuber,職業是一名醫生,但閒暇之餘,高效率的產出高品質的影片,分享的都是我有興趣的主題。
而這篇文章主要就是簡單翻譯Ali Abdaal 影片中提到 15 個改變生命(Life changing)的思維。
15 個改變生命的領悟
Daily Highlight/ 設定每日高光
高光這個詞彙應該是從對岸來的,很俗但是我喜歡。意思是每天為自己,設定一個最重要的任務。
我認為 1️⃣這個數量或許因人而異。如果一開始學習時間管理,沒辦法有效控制時間,那麼 1️⃣ 或許是一個不錯的入門磚。
若已有了一定的時間控制,我認為 Daily Highlight 3️⃣ 或許是更好的選擇。
這個建議背後的心理機制,其實就是專注於小目標的實現,㴰讓自己因達成目標而有滿足與幸福感。
If this ins’t nice, I don’t know what it is/ 凡事謝恩
「常常喜樂,不住禱告,凡事謝恩。」
帖撒羅尼迦前書5:16-18
這邊作者舉一個例子,開著愛車在美好的天氣下啜飲一杯拿鐵,就是屬於這個 moment。
多麼每好的時刻!
我認為要把這個感恩心態,養成一個習慣,也是要刻意去經營的。基督徒的謝飯禱告,就有這樣的意味存在。一個專屬於我們和上帝的時光,來感謝美好人事物出現在今天的生命中。
Window Openers vs. Door Knokers/ 開窗者 vs. 叩門人
因為凡祈求的,就得著;尋找的,就尋見;叩門的,就給他開門。
馬太福音7:7
這點在說明兩種不同的行動思維。
開窗者就是打開窗戶,可以看到眼前有一條明確、前人走過的道路,照著走就對了,因為相對來說很安全,甚至有很多懶人包可以遵循; 而叩門人則像是一場冒險,一切都是未知,一切都是驚奇。
放膽去敲敲門,門打開後不知道會有什麼,且戰且走,依狀況調整目標和方向,then see what’s gonna happen?
兩種抉擇,沒有對與錯,只是兩種不同的思維模式。
Ali 舉自己經營 Youtube 頻道,以及很多科技、新創事業都是類似扣門者的行動思維,嘗試走一條不一樣的道路,就會發現路上處處是驚喜!
這裡我也想舉自己的故事當例子。
畢業後五年多的時間,一直做著穩定的朝九晚五工程師,然而為了改善家裡經濟狀況、實現大學時代的夢想,負債兩百多萬出國學飛轉職當飛行員,我覺得也是一條叩門人的道路,之後有機會,再跟大家分享這個有趣的故事歷程。
What’s obvious to you might be amazing to others/ 你的平凡可能是他人的 Wow!
這概念可能是影響我今天在外站騰出時間,排除其他優先計畫動手寫這文章的最大原因!
這影片看到一半,我就打開筆記本紀錄了,主因是我確實想要親自經歷這個內化、輸出過程,幫助自己強化這些 有用的 Life Hacker 概念。
另一原因,是想要分享這影片。
對於很多人來說,看到這種影片的反應是:「Well, fucking idiot principles, I know all this shit!」,但是這不是我要吸引的讀者,只要這當中的任何一點,能夠幫助到一個人,哪怕是他知道了其它 14 個點,並且也已經實踐在他的生活中,或是還沒有能力聽懂這篇 Youtube,但是很想要持續學習、活出美好生命的人,我都覺得花的時間很有意義!
Lifelong learning/ 終身學習
這段我想用自己的話來闡述。
我認為終身學習是一個學習、交換、產出的過程,也是是一個在生活、財富、人際關係等領域投資、複利的行動。
這些行動不會有立即的效果或產出,但重點在於過程,享受這個和自己對話、和別人對話、對世界產生意義的過程,這才是人生的意義,這是我這段時間對於學習的體悟。
The Flywheel/ 飛輪效應
Amazon 成長到現在的規模,靠的就是飛輪效應。
當持續做正確的事,不斷累加的成果,就是會產生驚人的複利效果。這和之前在通往財富自由之路提到的概念一樣。
一開始的努力是漫長的、辛苦、乏味的,可能幾年、可能幾十年,甚至可能沒有結果(代表自己埋頭苦幹錯了方向),當某天突破了一個拐點,成長的幅度就是可觀的指數向上。
延續到下一點,把簡單的事情做到極致 。
Master boring fundamentals/ 簡單的事情做到極致
這邊他舉幾個簡單的例子(從宏觀的角度探討如何過好生活)
- 一天睡飽八小時
- 規律運動
- 多吃蔬菜水果
- 冥想
- 閱讀
- 寫作
這些都是大家耳熟能詳、有益身心的小事,但為何大部分的人不會做?或做不來?
答案就是因為太無聊。
任何卓越的人、事、物、企業… 都是由一些無聊的的小事情建構起來。
如果希望活出一個精彩美好人生,就不要忽略這些無聊小事。堅持地做,跌倒了也沒關係,站起來繼續努力,終有一天突破拐點後,飛輪效應就會出現!
“The process, the process won’t fail you, period.”
Type 1 FUN vs. Type 2 FUN/ 立即快樂 vs. 延遲快樂
這個翻譯自己覺得可能沒有很到位,或許看過書籍原文,會比較了解作者真正表達的意思是什麼。
我的理解是,人生的樂趣可以分為兩種類型:一種是立即性可以得到的;另一種是要經歷過一番奮戰、甚至痛苦掙扎才能得到的。
兩種滋味各不同,也都需要,畢竟調劑身心,Why not?
如果可以從中獲得些什麼,那麼這個享樂的過程中就更棒了。
FBR (Fast, Bad, Wrong)/ 寫作的前奏
這一點完全敲中我。
在學飛期間,以及這陣子養成持續寫作的習慣,漸漸地發現自己在生活某些方便,會有某種慣性思維 – 第一步就把事情做到好 ♂️。
對於追求效率來說,其實這樣的心態,往往和效率背道而馳的,套用在寫作方式亦然。
當靈感來的時候,第一步應該是盡情享受文思泉湧的過程,之後再修改小細節。
而我往往會想一邊打,一邊找圖片、一邊修改句子。尤其在打這篇文章,就發現自己這個傾向依然嚴重。
把 FBR 擺在自己寫作 SOP 第一行提醒,或許是個不錯的方法,我也要來試試看!
The Reitoff Principles/ 適時耍廢
作為一個珍惜時間、追求效率的現代人,持續燃燒小宇宙有時候是蠻累的,尤其對於自己所做的事情有承諾( commitment) 的情況下更是如此。
舉自己週更一篇文章來說,其實生活中總會有大大小小的事,阻礙當週有一個滿意的產出。
有時一但產出完成,又會想下一個禮拜要寫些什麼好?
不是沒有主題,是有太多主題能輸入、輸出,再加上有其它的待辦事項要完成,當面臨如此壓力堆疊,讓自己適時耍廢,就是一個很好的選項。
但這並不是說要濫用。目標和期限還是在,只是轉換心境,讓自己身心稍稍放鬆一下,脫離緊繃的 routine 。
這概念就好比飛機起飛的全推力,稱做 “TO/GA Power“,是不能一直無限制使用的,不同引擎有不同的使用時間限制,為的就是要讓引擎可以用久一點;對待自己的也是同樣的道理,傾聽你的身體,當它覺得該休息了,它就會告訴你!
The Mundanity of Excellence/ 從平凡打造卓越
和第七點很像,在特定領域達到卓越的人,他們從事該領域所做的事情,和在該領域達到一般成就的人並沒有什麼不同,差別只是投入時間把一些基本的事情、技巧打磨到極致而已。
The Go First Rule/ 成為破冰者
你怎麼看世界由你自己決定– Juan
我喜歡這樣比喻,每個人其實都帶著一副墨鏡在看這個世界。
當初次見面的場合,主動先拿下墨鏡讓別人看見你的時候,別人也會拿下他的墨鏡(大多數人)來跟你閒聊。
這裡的墨鏡我指的就是人自己心裏塑造的一面牆。為了要保護自己不會講錯話、不會讓人看見自己的真實樣貌、不會太讓自己成為焦點、不會…… 有太多可以列舉了。
講到這裡,讓我想起最近朋友推薦的一本書「被討厭的勇氣」,我快看完了,期待不久可以整理出來分享 ☺️書中若要總結一句話,那就是「所有的煩惱都是人際關係的煩惱」。
試想,如果一個場合大家都不講話,從頭尷尬到尾,你不會知道你錯過了多少精彩、美好的人事物。
同時,這也是我很喜歡自己工作的原因,每趟飛行都可以和不同的人合作,觀察不同人、傾聽不同人的生命故事 。
鼓勵你也試著先把墨鏡拿下來的帥哥酷妹。
High leverage housekeeping/ 高槓桿整理術
此概念我覺得和 「GTD搞定!」書裡面的維修日清單很像。把整理環境、清單、專案、桌面、等等的事情,歸類為一個 batch ,集中在一天做。
我自己個人是使用 Checklist 的方式執行,減少日常不經意累積的混亂,定期重拾規律整潔。生活中,每個層面的秩序,都會隨時間推移而發散,要去精簡,勢必要付出一點時間、精力、及一點點紀律,
這個部分,至今我仍在學習努力,期待之後有機會可以分享我的作法。
Inbox for your brain/ 打造第二個大腦
這邊再度提到一次 GTD – Getting Things Done 這本書,作者提到這是 Productivity 的聖經,管理界大師都高度推崇這本書。
這本書我自己看了也受益良多,簡單的概念就是:收集、理清、整裡、回顧、執行五個步驟,協助自己打造一個人生管理的系統,當然裡面也涵蓋了一些很有用的生活哲學。
這本書讀起來蠻硬,從建構到運作流暢一個可靠的 GTD 系統,會是一個持續、漫長的過程,但是很有趣 ,未來也有計劃分享自己所打造的 GTD 系統。
The power of project lists/ 專案清單的力量
同樣承襲於 GTD 的概念,只要一件事超過兩個步驟要執行,就把它列為一個專案,然後放入自己的中央系統(第 14.點提到) 來做管理和計畫。
我目前使用的是 Notion 軟體,它是近幾年在矽谷圈非常火紅的 Game Changer APP,剛使用了一兩個月,還是菜鳥階段。
主要使用它來管理專案、文章書寫,至於原先使用多年的 Evernote 仍然並存使用中(這也有一個心酸血淚的故事),之後有機會再跟大家分享。
觀片心得
很少 Youtuber 會把一個影片做那麼長、那麼多重點的。
因為通常網路上大家看影片都是喜歡重點不多、內容大約 10 分鐘上下的長度,太長就會讓人失去耐性,但是耐性也是打磨很多事情必要的元素 。
所以說 Ali Abdaal他絕對是真心想要分享一些好東西的頻道主,從他身上學到很多有用的生活哲學。一個生活槓桿的哲學(又挖坑給自己跳)。
人生在世,最稀缺的就是專注力和時間,怎麼樣有智慧、有意識的使用,可以跟有智慧的人學習一些方法,然後運用在生活中,真的是蠻有趣的過程。
後續行動
文章裡的 4, 9, 10, 13. 是我認為自己最弱的部分,尤其是第四點特別打動我,也間接催生了這篇文章。我期望自己在未來可以持續地把生活中看似平凡的小事,用不一樣的眼光看待,並分享出來,希望能讓不同的人看見屬於他能看見的美好,光想像就覺得是一件很棒的事!
喜歡這篇文章的話,歡迎在右側欄位訂閱或是分享給你的朋友喔
在看完這篇文章之後,你有什麼樣的想法或是行動呢?歡迎留言和我分享喔!
我對9的習慣養場有非常大的感觸,自己是一個非常靜不下來的人,總是沒辦法好好閱讀一本書,但習慣真的可以養成,把事務跟習慣養成真的是一個很棒的決定,例如交通時間一定要打開書本閱讀。
而10我也是大推,腦袋要工作也要休息,就像電腦開了太久速度一定會便慢,適時的休息耍廢,自與自己足夠的空間與時間是非常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