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 0 到 1》判斷優秀企業的 7 個秘訣
內容目錄
為何而讀
《從 0 到 1 – Zero to One》初版於 2014 年。這本書躺在待讀清單很久,從很多的閱聽媒體提到過書中有非常顛覆性的想法。一次在台大茉莉書店看到特價,就收下了。
書背列名的推薦人士有:
- Taleb:《黑天鵝效應》作者
- Mark Zuckerberg:臉書創辦人
- Elon Musk:Space X, Tesla, Boring Company, Neuralink… 等公司執行長、董事長
- Jeff Immelt:GE 執行長
Peter Thiel 本人則是多間新創公司的共同創辦/投資人,舉凡 Paypal, FB, Yelp, Palantir, Airbnb, LinkedIn, SpaceX…,想必內容精彩可期!
本書重點
作者於自序提到,本書其實並非完全由 Peter Thiel 自己所寫,乃是學生聆聽他於史丹佛開設的「資訊科學:新創事業」課堂筆記,彼此合作整理成書。
書中第 13 篇揭示了全書的重點 7 問,分別是:
- 工程問題:突破的科技,或微幅改善的方法?
- 時機問題:開啟事業時機正確性?
- 獨佔問題:小市場取得高市占?
- 人員問題:合適團隊?
- 銷售問題:銷售計畫?
- 持久問題:市場定位可以堅持 10 年以上?
- 秘密問題:看見獨特商機?
以上事業七問(口訣:人獸公雞秘密持久戰),是作者在判斷一間優秀企業的檢查清單,書籍其他篇章,就是詳述他對於上述幾點的思維邏輯,是非常精彩的一本書。
重要概念
一開始依照書中的章節整理出來的心智圖如下,自己看完覺得有些鬆散。
好在書中第 13 章給了我靈感!
作者使用「長期以來一直失敗的潔淨科技(Clean Technology) 」和「近年已證明成功的 Tesla」(書籍出版於 2014 年,作者的遠見非同一般!) 來做對比,將上述提到的七項檢查清單分別描述分別做錯、最對了什麼。
雖然該章節部分描述內容,我覺得過於牽強、張力不夠,卻不失作為整理本書重點的一個好靈感。於是我整理出來下面一圖,可作為判斷一間公司是否優秀的參考清單。
個人體悟
思維模型
這本書頁數不多,估計約三天就看完了。但特別的是,因為看的速度太快,有點迷失在他的邏輯思維中,甚至部分內容,感到有些邏輯衝突。
畢竟 Peter Thiel 本人專業在於創投,並非作者,書籍又是從筆記整理而來,我會得到這樣的感覺我認為是合理的,重要的是在我看完、消化整理之後,得到的系統知識。
用聰明人的大腦來看世界這件事情,整理出一套思維模型,因為這本書的出版,讓我覺得更加有趣!
事後諸葛
從這本書,我學到了一個說故事的技巧。
說得明白一點,就是一旦擁有自己一套思維模型,說故事可以變得很容易。一個事業要怎麼成功或失敗,其實都可以寫成一本書,找兩位不同的作者來寫,絕對可以寫出兩套完全不同的故事。
雖說上一大段整理出「事業七問」,但沒有人能保證,做到 99% 的事業就一定會成功;或說只做到 30% 的事業就註定失敗。一個成功的事業,人們總會用盡所有想得到的原因來吹捧它,這是人性使然,所以根本上還是要獨立思考。
保持平衡
引用本書做這最後篇章的重點:
- 做出選擇
- 盡力而為
- 創造未來
每個人,對於過去、現在、未來都有不一樣的想法。這些想法將引領個人,做出不一樣的選擇、引發不一樣的行動,走向不一樣的道路。
科技,或許是人類在 21 世紀的真正解藥,至少目前看起來是如此。然而創造,也往往意味著滅亡的接近,如何在擁抱科技的過程中,保持黃金平衡,是需要整體人類不斷學習、適應的嚴峻考驗!
但願人們能持續地在鋼索上優雅漫步 !
《從 0 到 1》金句
在商場上,均衡意味靜態,而靜態意味死亡。
人類的進步史,就是更好的獨佔事業取代舊獨佔事業的歷史。
無產階級與資產階級鬥爭,因為他們有完全不同的理念和目標, 差異越大,衝突越大。
在誰都不講和告訴每個人之間,永遠有一個黃金平衡,那就是公司存在的目的。
缺少現金的執行長,反而會專注提高公司的整體價值。
時間是最有價值的資產,不該拿來和沒有相同願景的人共事。
每個國王都是活著的神,每個神也都是被謀殺的國王。
要成功,首要工作就是必須先研究殘局。 – José Raúl Capablanca
說書影片推薦
樊登說書
有聲書(有點長)
《從 0 到 1》 博客來購買連結 推薦指數 4.8 /5 ⭐️⭐️⭐️⭐️⭐️
喜歡這篇文章的話,請不吝嗇地 C.L.S. 或是右側欄位訂閱支持我。
Comment:歡迎在下面留言區和我分享你的想法或是行動
Like:或是在下方按個喜歡
Share:也歡迎分享給你的親朋好友 ❤️
One Comment